以辩求理,以论求真:高一(7)班开展《雷雨》辩论赛活动
曹禺先生于1934年写就的《雷雨》这部话剧以其扣人心弦的剧情,精炼含蓄的语言生动地叙述了在那个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凸显,自由思想与封建主义不断爆发冲突的时代里,两大家庭,八个人物之间辗转接连三十余年的矛盾与恩怨,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旧中国封建礼教控制下的黑暗社会的强烈的不满与控诉。
为了增强同学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全面深入剖析周朴园人物性格,理性看待剧中主要矛盾,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高一7班在王艳梅老师的带领下,于4月22日在语文特色活动中开展经典诵读,思辨论人生系列活动。这是7班继《乡土中国》之后举办的又一次大型辩论赛活动。
本次辩论赛的议题围绕《雷雨》剧作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纠葛, 以“周朴园是否真爱过鲁侍萍”为论题,展开辩论。叶怡宁,邹子轶、符潇月和刘所玲同学为正方,他们的观点是“周朴园真爱过鲁侍萍。”与正方争锋相对的反方辩手赵浩程、吉浩铭、符海宝、汪弘毅同学,他们的观点是“周朴园不曾真爱过鲁侍萍”。双方辩手在主持人武睿轩的组织下,按照辩论会一般流程“立论,驳论,自由辩论,结辩”等多个环节有序开展辩论。
首先,在立论环节中,正方一辩叶怡宁同学进行立论。她知人论世,紧密联系时代,她说,在那个民智未开,思想混沌的时代,周朴园与鲁侍萍处于不同的阶级,他们身份地位差距极大,即使如此,周朴园仍不惜冲破封建礼制的阶级壁垒,忍受他人非议去与一个与自己的社会地位相差甚远的下人相爱。正因如此,时隔三十多年,她仍然保留着鲁侍萍喜欢的陈设,为此还诞生了爱情的结晶。其次,纵观整部剧作,《雷雨》这部剧作中无论是从写作手法还是诸多细节都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角色复杂的人,因此,不能以偏概全,说未曾爱过鲁侍萍。随后,她举例分析,在短短三分钟内,叶怡宁同学凭借充足的准备,立场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为正方选手迅速打开了局面。
随后,反方一辩赵浩程同学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开始为反方进行立论,在他看来,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充其量只能算好感,而不是真正的爱。周朴园这个最虚伪,却又最光彩的邪恶的资本家为了维持自己所谓的“完美而最有秩序”的家庭面貌,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波涛汹涌。他从未真爱过鲁侍萍。他着眼于周朴园为了与富家小姐结婚不惜抛弃鲁侍萍,在再次相遇后对鲁侍萍冷眼相待的态度,同样针锋相对地为反方的驳论定下了基调,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己方立场。
辩论赛进入质询环节。双方辩手各执一词,毫不相让。“如果周朴园未曾爱过鲁侍萍,为何会留下���的结晶?”“如果��朴园当年真爱过鲁侍萍,可为什么在两人重逢时没有能认出来她?”双方辩手凭借着各自对戏剧内容的深入解读和剖析展开论辩,在相互提问,主动与被动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双方妙语连珠,气势如虹,金句频出,毫不退让,所有辩手也都在你来我往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不再像开始时地那样拘谨,一步步地为各自找到了阵地,使得在座的其他同学不禁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大大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接着,在自由辩论环节中,正方辩手符潇月一开始就再次提出问题:为什么周朴园还保留着侍萍的习惯?反方辩手赵浩成同学随即回答:周朴园保留习惯是因为内心的愧疚甚至是恐惧,远远不是因为爱侍萍。并同时反问对方在驳论环节中所暴露出来的“谈论周朴园却谈到周冲”的偏题的缺陷,迅速掌握了主动权。正方也并没有因此乱了阵脚,解释道这是为了突出二十多年前后周朴园的差异。但反方也并没有放弃对主动权的掌握,仍然进行了进一步的追问:何为对比?辩论场上,双方辩手有来有回,攻防兼备,电脑上,记录时间启停的计时版里节点更是数不胜数,观众席里,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双方的辩论,并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整场辩论赛进入到了新的高潮!
在最后的总结陈词环节,首先发言的反方四辩汪弘毅同学再次强调了己方观点,凭借着作者所着重刻画出的周朴园的虚伪和高超的形象塑造能力进行论证,为自己的观点增加筹码。而正方四辩刘所玲同学也不甘示弱,再次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周朴园的个人能力得出周朴园真爱过只是没有能力在封建和资本的双重压力下维持自己与侍萍的恋人关系的结论,并且更进一步抛出了己方的杀手锏,对论题进行文字层面上的定义:爱过而不是爱着,更加坚定了己方的观点。场下观众掌声涌动,赞叹不已。
最后,班主任王艳梅老师对此次辩论赛做点评。她鼓励大家要广泛参与,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学科素养的机会;结合辩论的过程和效果,她认为辩论赛考查的不仅仅是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文本解读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忠实于原著,有力挖掘证据是辩论的根本要素。辩论过程中不脱离文本,牵强附会,质疑应有针对性,就事论事。王老师还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周朴园不曾真爱过鲁侍萍,因为爱是责任与担当,爱是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不是花开两朵,始乱终弃。鉴于同学们辩论赛场上的精彩表现,反方胜出,赵浩程和邹子轶同学荣获“最佳辩手”称号。
话越说越明,真理越辩越清。本次辩论赛不仅是以此语言表达能力的挑战赛,也是一次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考验赛,它最大限度地考验着同学们解读文本能力,知识储备能力,以及思维反应能力。我们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7班少年辩论赛场上思维的碰撞与成长的足迹,留下些许思考与回忆。日后想起,曾经在那个天朗气清的午后,我们曾酣畅淋漓为梦想奋斗,为青春呐喊,是不是别有一番韵味?